会员动态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年度报告(2014-2024)》
近日,由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年度报告(2014—2024)》正式发布。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成立10年来,在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的指导下,已经向全国推介了九批共计900个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新名片,为新时代建筑创作提供了可传承、可创新的建筑活化利用的经典范例。目前,我公司有6项建筑设计作品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其中新疆人民剧场入选该书典型案例。
修缮后的新疆人民剧场正立面全景
(来源:《奏响瑰丽丝路的乐章——走进新疆人民剧场》)
项目基本信息
建筑名称:新疆人民剧场(建筑设计项目名称:新疆人民剧院)
建筑区位:乌鲁木齐市南门(天山区建中路2号)
建成时间:1956年
功能类型:
原功能——歌舞剧演出、政治会议、舞会以及电影放映
现功能——各类演出、电影放映、文化艺术活动、历史展陈、配套商业
建筑设计:我公司前身新疆军区工程处设计科(刘禾田、周曾祚主持设计)
修缮、活化设计: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范欣主持设计)
新疆人民剧场曾被誉为“中国最美剧场”,是新疆目前风貌原真性保存最完整的“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为谋求自身发展,内部历经多次改造。2019年春,修缮、更新工程启动。2021年初,新疆人民剧场再现往日风采,焕活了新生。如今,新疆人民剧场已成为深受社会各界、广大市民喜爱的文化、艺术和精神家园。
荣获称号
1.2013年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018年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3.2021年“中国20世纪红色建筑经典”
4.乌鲁木齐市“城市十景”
修缮后的主入口中庭
(来源:《奏响瑰丽丝路的乐章——走进新疆人民剧场》)
修缮、活化利用设计原则
原则1:尊重原设计,尽最大努力恢复原设计建筑风貌,内部格局不做大的调整。
原则2:延续新疆人民剧场最初的精神和文化内涵,适应时代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原则3:对已被改变且无法找到原始资料的部位进行贴合原有建筑风貌和气韵的再创造,补充必要的细节。
原则4:对室内环境、供暖系统、给排水管线、照明、消防、节能、安防等方面的建筑性能进行全面提升。
遗产价值
历史价值
自治区首府文化地标,促进了各国、各地间的文化交流,新疆独具魅力的民族艺术从这里走向世界。沉淀着城市的历史记忆,承载着百姓生活,见证了新中国的新疆走向繁荣。曾作为自治区历届党代会、人代会及政协会议的主会场,接待过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
艺术价值
凝聚了建筑师、艺术家、民间艺人等的集体智慧。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多元文化的融合。
科学价值
在当时物质条件、技术力量和建造经验均十分匮乏的情况下,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均体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大观众厅的声学设计严格依照歌舞剧院的标准进行。
社会情感价值
几代新疆人心中的“最美艺术殿堂”,记录着先驱们的韶华和足迹,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修缮后的观众厅内景
(来源:《奏响瑰丽丝路的乐章——走进新疆人民剧场》)
再利用价值
环境价值
城市区位:新疆人民剧场位于清代迪化城南门——肇阜门所在地,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与周边资源相互裨益。
本体价值
城市客厅:可适应各类演出、电影放映、文化活动、会议等多种功能;利用公共空间作为剧场历史博物馆、历史展陈、丝路书局等,成为人们交往、交流的城市客厅。
“活的博物馆”:承载历史文化,见证城市发展,镌刻着时光印记,令人流连忘返。
综合价值
文旅价值:修缮、活化利用后的新疆人民剧场,已成为重要的文化打卡地,充分发挥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城市文化地标作用。
社会、经济价值:特色演出、历史展陈、百姓文化活动、丝路文艺大讲堂、百年古法冰激凌店……为历史文化价值注入时代活力,激活地区商业价值。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年度报告(2014-2024)》感悟篇
范欣:时光中的精神家园
——寻根新疆20世纪建筑遗产
百年历史
10年沉淀
900项建筑遗产
致敬经典
致敬老一辈建筑人
◎内容来源: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编辑:周雯婧
◎审核:张春燕
END
扫描二维码
关注新疆勘察设计协会
微信号 : XJKCSJXH
网站:www.xjkcsj.com